历史人物

欢迎访问历史人物相关的文章列表

程畿简介—三国时期蜀汉官员

程畿(?—222年),字季然,东汉末年巴西阆中(今四川阆中西)人。刘璋割据益州时为汉昌长。后来,巴西太守庞羲因刘璋猜疑而怀有叛离之心,命令程畿的儿子征召士兵自保,程畿不止制止儿子的行为,还说服了庞羲,因此受到刘璋的赏识,被刘璋任命为江阳太守。 赵云奉命入川攻打江阳时程畿投降,后来刘备取代刘璋担任益州牧,程畿担任从事祭酒。蜀汉建国后,程畿随刘备伐吴,刘备兵败夷陵后,程畿不肯撤退,奋力战死。 人物生平 大义之诚 程畿,字季然,巴西阆中(今四川阆中西)人。东汉末年。刘璋割据益州,程畿为汉昌长。 建安五年(200年),巴西太守庞羲因天下混乱,认为巴西郡应该有武装卫队,此时汉昌县分布有少数民族賨人,賨人为人刚猛,秦汉之际,汉高祖刘邦借助賨人的力量以平定关中。于是庞羲命令程畿大量征召賨人为私人军队。有人在刘璋面前说陷害庞羲的坏话,说庞羲想要背叛刘璋,因此刘璋暗中怀疑庞羲。赵韪屡次劝告刘璋,刘璋不加理睬,赵韪也怀恨在心,于是反叛刘璋。 建安六年(201年),赵韪将刘璋围困于成都。东州兵和赵韪叛军力战,赵韪败退到江州,被杀。庞羲听说这件事后十分害怕,将要谋求自守,于是,庞羲派遣程畿的儿子程郁宣布旨令给程畿,索取賨兵自助。 程畿告知庞羲:“本郡募集私人军队,本来不是为了叛变,虽然有人播弄是非,但还是需要表达自己的尽诚之心;若必然因为感到恐惧,于是怀有叛离之心,并非是我程畿所接受的。”并告诫程郁说:“我受到一州的恩惠,应当为州牧竭尽忠诚和节义。你是郡吏,应当为太守效力,不可以认为我曾有叛离之心。” 庞羲遣人告诉程畿说:“你的儿子在郡里,不服从郡太守的命令,因此你的家族将受到祸害!”程畿回答说:“以前乐羊作为一个将领,喝了用他儿子的肉做成的汤,这不是父子之间没有情谊,而是因为君臣间的大义。如今,即使再次把我的儿子做成汤,我一定也会喝下去的。”庞羲知道程畿这样做必定不是为了自己,于是向刘璋表示表示深切的谢意,刘璋也宽恕了庞羲,在听说程畿的事迹后,任命程畿为江阳太守。   尽节殒命 建安十九年(214年),刘备夺取益州,逐领益州牧,任命程畿为从事祭酒。 章武元年(222年),程畿随先主刘备东征吴国,蜀军于夷陵遭遇败绩,沿长江顺流而下退军。有人告诉程畿:“后面的追兵已经赶上,抛弃船只,便可以逃脱。”程畿说:“我在军中,未曾因为敌人弃船而走,何况跟随天子而遇见危险呢!” 于是追兵赶上程畿所在的船只,程畿亲身持戟与敌人战斗,甚至有敌船翻倒在江中。大量敌军赶到,一同攻击程畿,程畿战死。 人物评价 杨戏:江阳刚烈,立节明君,兵合遇寇,不屈其身,单夫只役,陨命於军。 罗贯中:慷慨蜀中程祭酒,身留一剑答君王。临危不改平生志,博得声名万古香。 毛宗岗:文臣亦有武将之风,惟书生能忍辱,亦惟书生不肯受辱。 个人作品 《报巴西太守庞羲》、《敕子郁》 家族成员 程郁,程畿之子,任巴西郡郡吏,曾受到巴西太守庞羲的派遣募兵自卫。 程祁,程畿之子,字公弘,受到诸葛亮赏识,早夭。 史籍记载 《三国志·卷四十五·蜀书十五·邓张宗杨传第十五》 《资治通鉴·卷六十四·汉纪五十六》 《资治通鉴·卷六十九·魏纪一》 后世纪念 今四川成都南郊的武侯祠,出刘备殿西偏殿的西廊中,塑有十四尊塑像,以纪念蜀汉一朝的文臣,称文臣廊。程畿塑像在其中排第十四,塑于清道光二十九年(公元1849年)。十四文臣塑像排名依次是庞统、简雍、吕凯、傅肜、费祎、董和、邓芝、陈震、蒋琬、董允、秦宓、杨洪、马良、程畿。

刘琰简介资料—三国时期蜀汉官员

刘琰(?-234年),字威硕,豫州鲁国(治今山东省曲阜市)人,三国时期蜀汉官员。刘琰于刘备在豫州时即开始随同周旋,并于刘备取得益州后受任固陵郡太守。后主刘禅继位,刘琰受封都乡侯,升任后将军兼任卫尉、中军师,再升任车骑将军。234年(建兴十二年),刘琰因怀疑入宫月余向太后祝贺新春的妻子胡氏与后主刘禅有染,对妻施以私刑并逐出家门,胡氏因此上告刘琰,刘琰被下狱并弃市而死。刘琰有名士风流,擅长谈论,深得刘备厚待;官居高位却不参与政事,只随诸葛亮谈讽议,但为人偏执好斗,终于自取其祸。 人物生平 深受厚待 刘琰是豫州鲁国人,刘备在豫州期间,征任刘琰为从事。由于刘琰与刘备是同宗同姓,而且为人很有仪表风度,善于交谈议论,因此深得刘备厚待,经常作为宾客的身份跟随着刘备应酬交际。公元214年(建安十九年)夏,刘备击败刘璋取得益州,任命刘琰为固陵郡太守。   公元223年(章武三年)四月,刘备逝世。五月,太子刘禅即位,改元建兴。刘琰受封都乡侯,官位排位仅次于李严,又兼任卫尉、中军师、后将军,后又由后将军升迁为车骑将军。刘琰虽官居高位,但并不参与蜀汉的国政事务,只是象征性地率领千余士兵,跟随蜀汉丞相诸葛亮提些批评建议而已。即便如此,刘琰的排场也十分高调,他的车马服饰饮食,可以称得上是奢侈豪华,府下侍婢有几十个,都能歌舞奏乐,刘琰又教会了她们诵读东汉词赋家王延寿的名作《鲁灵光殿赋》。   公元231年(建兴九年)二月,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魏。六月,因粮草不继,汉军退回蜀中。八月,北伐大军退还后,负责粮草运输的李严弄虚作假,想逃脱责任,刘琰等与诸葛亮共同上书后主刘禅请求罢黜李严。刘琰在公文的弹劾诸臣中名列第一,可见其之地位。   失志恍惚 公元232年(建兴十年),刘琰与蜀汉前军师魏延不和而争吵,说的话狂妄荒诞,受到诸葛亮的责备。刘琰写信向诸葛亮检讨道:“我天生本性空虚无能,本来德操品行就微薄,再加上有沉溺饮酒荒废事情的恶习,故自先帝以来,人们对我的议论纷纭不断,几乎使我垮掉。多蒙明公您能明察我一心为国,宽恕我身上的秽垢恶习,扶持帮助我渡过难关,获得现在的爵禄职位。近来喝醉了心智迷乱,说话悖理错误,您又仁慈地宽容了我一时莽撞,不将我送到司法官员那里审判,使我得以保全性命。我一定深切自责约束自己,改正错误以死报国,并以此向神灵发誓;但如果无处可以效命的话,我就无脸面再见众人了。”诸葛亮于是遣送刘琰回成都,保持其官位不变。但刘琰感到不得志,因而举止失常、神情恍惚。 弃市而死 公元234年(建兴十二年)正月,刘琰的妻子胡氏进宫向去向太后祝贺新春,太后特定留下胡氏,过了一个月胡氏才出宫回家。由于胡氏长得很美丽,刘琰怀疑她和后主刘禅私通,就叫行刑的吏卒责打胡氏,竟至用鞋子抽打胡氏的脸部,然后休弃了胡氏并赶出家门。胡氏向执法部门交待了所有的情况并控告刘琰,刘琰犯法获罪最被捕入狱。执法部门最终认定:吏卒不是责打妻子的人,脸也不是承受鞋子的地方。此后刘琰被判处死刑弃尸街头。自此大臣妻子母亲入朝庆贺的仪式就不再实行了。 人物评价 陈寿:“彭羕、廖立以才拔进,李严以干局达,魏延以勇略任,杨仪以当官显,刘琰旧仕,并咸贵重。览其举措,迹其规矩,招祸取咎,无不自己也。” 艺术形象 刘琰在小说《三国演义》中出场于第91、92与115回,形象与历史上的刘琰有些许艺术改造,为蜀汉大臣。丞相诸葛亮上表北伐中原,刘琰以行中军师、车骑大将军、领都乡侯的身份跟随北伐。第一次北伐中,汉军攻取曹魏南安郡、安定郡,刘琰与吴懿分别统兵守卫。刘琰因责妻而被弃市之事则被挪到黄皓预政期间,以衬托后主宠信黄皓、不理朝政的昏庸形象。

段宏

段宏介绍 西汉武帝时期大臣,原姓高,名文悦,后避汉文帝的宠妾名,称段宏与当时直言敢谏之名臣汲黯,为同乡濮阳人,占卜家,生卒日不祥,因巫蛊之祸而死。 西汉段宏 人物简介 段宏,一作殷容。最初在王太后兄盖侯王信身边做事,后来官至九卿之中尉。曾作为汉朝使者两次到达淮南国宣布中央命令与调查刘安,应付有度,淮南王父子曾策划刺杀段宏,但并未实施。 段宏与当时直言敢谏之名臣汲黯同为濮阳人,生卒日不可考。史书记载较少。 相关史料 后张汤败,上闻黯与息言,抵息罪。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。居淮阳十岁而卒。卒后,上以黯故,官其弟仁至九卿,子偃至诸侯相。黯姊子司马安亦少与黯为太子洗马。安文深巧善宦,四至九卿,以河南太守卒。昆弟以安故,同时至二千石十人。濮阳段宏始事盖侯信,信任宏,官亦再至九卿。然卫人仕者皆严惮汲黯,出其下。——《汉书·张冯汲郑传》。  卒后,上以黯故,官其弟汲仁至九卿,子汲偃至诸侯相。黯姑姊子司马安亦少与黯为太子洗马。安文深巧善宦,官四至九卿,以河南太守卒。昆弟以安故,同时至二千石者十人。濮阳段宏始事盖侯信,信任宏,宏亦再至九卿。然卫人仕者皆严惮汲黯,出其下。 ——《史记·汲郑列传》 遣汉中尉宏即讯验王。……使中尉宏赦其罪,罚以削地。——《汉书·淮南王传》 中尉赵禹为少府。中尉殷容。——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·元朔五年·中尉》 “中尉宏”、“段宏”、“殷容”实一人考 在《史记》与《汉书》的淮南王传中都提到了汉朝使者为“中尉宏”。“中尉宏”出使淮南国在元朔五年(西元前124年),这一年他两次出使淮南,第一次受武帝之命“讯验”淮南王,表面是为斥责刘安父子阻止雷被加入汉军一事,实际目的在于暗中调查雷被所言淮南王谋反一事。第二次出使淮南则是传达朝廷削淮南国两县的诏令。由于淮南王父子担心东窗事发,两次都曾策划过,一旦发现皇帝是派“中尉宏”来调查淮南是否谋反,即刺杀“中尉宏”。这两次策划刺杀之事后来都被刘安不肖孙刘建向汉朝告发。“中尉宏”在淮南王一案中的活动仅止于此,两年后淮南王东窗事发时,史料并未有“中尉宏”参与处理的记载。即,可以确定“中尉宏”在元朔五年担任或担任过中尉。但仅能确定此年。 今考,今本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中,并无中尉名宏,且元朔五年正好为表中记载有人事变动的一年:“中尉赵禹为少府。中尉殷容”。即这一年,中尉赵禹被迁为少府,由殷容来继任中尉。而中尉一职的下一次人事变动则为两年后的元狩元年(西元前122年,此年淮南王东窗事发):“中尉司马安”。即此年司马安代替殷容任中尉。由此看来,则元朔五年,“段宏”似乎不可能为中尉。据汲黯传,段宏曾官至九卿,然而考武帝一朝,九卿中并无段宏此人,亦无人名宏。如此,似乎汉书百官表与汲黯传互相矛盾。 然而,细察之下不难发现,“殷容”与“段宏”,繁体字皆同简体,这两个名字中两个字的字形出乎意料都非常接近,于是这就形成了一种可能:“殷容”与“段宏”,实为同一人。经笔者考证,这一可能几乎可以确定为事实。其证如下: 一:“殷容”与“段宏”,繁体字皆同简体,这两个名字中两个字的字形出乎意料地都非常接近,则“殷容”即“段宏”的可能性不小。史书在传抄过程中,产生衍误是必定会发生的事。今本《史记·汲黯传》中记载此人名为“段宏”,然而,《史记索隐》作者司马贞见到的却并非“段宏”,他在“濮阳段宏”后注:“段客,案:汉书作段宏”。即唐代司马贞作《史记索隐》时所选用的史记版本,此人之名作“段客”。由此可见,史记不同版本在此人名字书写上并不统一,如今亦无法确定此人真实姓名命究竟为“段客”还是“段宏”、“殷容”。这一点,更增加了其名字被传抄错误的可能性,因至少有一种被司马贞所选用的优质史记版本称其为“段客”。 二:在元朔五年“殷容”任中尉这一年,发生了另一件“巧合”之事,汉书百官表记载:“主爵都尉汲黯为右内史”。据汲黯传,可以确定段宏与汲黯关系密切。两人为同乡,汲黯死后,武帝哀怜,于是擢升汲黯的亲人数人,其中就包括了段宏,段宏也因此第二次入朝担任九卿之职。确定了段宏与汲黯极为亲密的关系,那么在元朔五年,与汲黯同时被汉武帝拔擢为九卿的“殷容”,与和汲黯关系密切的同乡段宏为同一人的可能性也就相当大了。 三:在《史记》与《汉书》的淮南王传中,皆明确称汉使为“中尉宏”,除非班固信息缺漏,未能将一位曾在元朔五年赵禹卸任后,殷容上任前,短暂担任过中尉且名宏之人记录在案,否则,元朔五年,汉朝中尉只能是赵禹或殷容,赵禹显然不可能,则足以确定“中尉宏”即“殷容”。 关于段宏在元狩元年被罢免中尉一职的原因,笔者在此也提出不成熟的意见,即元狩元年,淮南王谋反案东窗事发,淮南王势力被汉朝一网打尽,而中尉段宏因两年前出使淮南时,受命“讯验”淮南王是否如雷被所言谋反,但却不仅未能搜罗到淮南王谋反的证据,更未能及时察觉出淮南王谋反的端倪而及时上报天子,有辱皇命,并给汉室带来不测之隐患,故罢其官。 南燕段宏 人物简介 公元403年,司隶校尉慕容达谋反,派牙门将皇璆攻端门,殿中帅侯赤眉开门应之,但燕主慕容德逃脱。段宏等大臣闻宫中有变,勒兵屯四门,诛侯赤眉等,慕容达单骑逃走。 公元405年十月,慕容超把他过去的亲信公孙五楼当做心腹。慕容备德原来的大臣北地王慕容钟、段宏等都在心里感到不安,请求去外地任职。慕容超任命慕容钟为青州牧,任命段宏为徐州刺史。又任命公孙五楼为武卫将军,领屯骑校尉,参与处理国家政事。封孚劝阻说:“臣下我听说,亲人不能排斥到外地,客人却不能让进内室。慕容钟是国家的皇族重臣,政权的倚靠;段宏,在外戚中极负盛名,百姓也都十分景仰。正应该让他们协助并带动文武百官,辅佐陛下,而不应该让他们到很远的外地去镇守。现在,慕容钟等出外守边,公孙五楼却在朝中辅佐,臣下我内心里觉得是不妥的。”慕容超拒不听从。慕容钟、段宏心中都感到愤愤不平,相对着说:“黄狗的皮毛,恐怕终将要补狐皮衣服了。”公孙五楼听说这话之后,怀恨在心。 相关史料 及德死,以义熙元年僭嗣伪位,大赦境内,改元曰太上。尊德妻段氏为皇太后。以慕容钟都督中外诸军、录尚书事,慕容法为征南、都督徐、兖、扬、南兖四州诸军事,慕容镇加开府仪同三司、尚书令,封孚为太尉,鞠仲为司空,潘聪为左光禄大夫,封嵩为尚书左仆射,自余封拜各有差。 后又以钟为青州牧,段宏为徐州剌史,公孙五楼为武卫将军、领屯骑校尉,内参政事。封孚言于超曰:「臣闻五大不在边,五细不在庭。钟,国之宗臣,社稷所赖;宏,外戚懿望,亲贤具瞻。正应参翼百揆,不宜远镇方外。今锺等出籓,五楼内辅,臣窃未安。」超新即位,害钟等权逼,以问五楼。五楼欲专断朝政,不欲钟等在内,屡有间言,孚说竟不行。钟、宏俱有不平之色,相谓曰:「黄犬之皮恐当终补狐裘也。」五楼闻之,嫌隙渐遘。 超寻遣慕容镇等攻青州,慕容昱等攻徐州,慕容凝、韩范攻梁父。 封融又集群盗袭石塞城,杀镇西大将军余郁,青土振恐,人怀异议。慕容凝谋杀韩范,将袭广固。范知而攻之,凝奔梁父。范并其众,攻梁父克之,凝奔姚兴,慕容法出奔于魏。慕容镇克青州,钟杀其妻子,为地道而出,单马奔姚兴。 影视角色 《大汉贤后卫子夫》(又名《卫子夫》)剧中角色段宏影视形象,由徐正曦扮演。潇洒俊逸、秉节持重、忠君爱国,智谋出众,对卫子夫情深意笃,总是在她最需要的时候出现,为了她的安危,出生入死,不离不弃,痴情感天动地。 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基本信息 姓名 段宏 系别 会计学系 职务/职称 副教授,硕导 研究方向 会计学、审计理论与实务 学历 博士 政治面貌 党员 教育背景 2006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,获管理学博士学位。 工作经历 本人原在会计师事务所专职从事审计工作,具有高级会计师职称,执业资格为注册会计师、注册税务师。最初进入四川华信(集团)会计师事务所任高级经理,在工作期间,先后主持了多家上市公司以及国有企业、外资企业等各类审计和清产核资工作,后来本人转入四川同德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任副所长,全面负责所内所有业务工作。2002-2006年期间,本人在西南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,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。 科学研究 (一)文献及获奖情况概述: 《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偏好的影响研究》专著,获四川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(二)代表专著及论文 1.期刊类 [1]段宏.利益制度缺陷对风险导向审计实施的影响研究[J].会计研究 [2]段宏,李俊.风险导向审计与独立审计准则的实务运用[J].中国审计 [3]段宏.刍探风险偏好对注册会计师行为的影响[J].财会月刊-理论版 [4]段宏.关于现行利益制度下审计策略的思考[J].中国注册会计师 [5]段宏.风险导向审计中“风险”概念的界定[J].财会月刊-理论版 [6]段宏.现行环境下审计程序标准化操作的思考[J].会计之友 [7]段宏,武娜.固定利率附息国债收益率及风险分析[J].经济体制改革 [8]段宏.关于发出商品会计处理的探讨[J].财务与会计 [9]段宏.对增值税会计核算模式的探讨[J].四川会计 [10]段宏.审计主体风险偏好的差异透析[J].软科学 2. 专著类 [1]段宏.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偏好的影响研究M.四川成都: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,2009年:1-162 教学概况 电算化会计学 本科 审计学 本科 CPA审计学 本科 财务会计学 本科 成本会计学 本科 基础会计学 本科 会计制度设计 本科 会计学 MBA 财务报表分析及应用 MBA 审计理论与实务 硕士 

王隐

王隐介绍 王隐,[约公元三一七年前后在世]字处叔,陈郡陈人。生卒年不详,约晋元帝建武元年前后在世,年七十余岁。以儒素自守,博学多闻受父遗业,留心晋代史事。太兴初,召隐及郭璞为著作郎,令撰晋史。时著作郎虞预私撰晋书,而生长东南,不知中朝事故,数访于隐,并借隐所着窃写之。后预因妒隐才胜已,隐竟以讪谤免归,往依庾亮,亮供纸笔,书始得成,诣阙上之。隐拙于文辞。相传他所撰晋书,其中凡次第可观者,皆其父所为;隐作多文体混漫,义不可解。又有文集十卷,(《隋书》、《唐书经籍志》)传于世。 史籍记载 晋书 列传五十二 王隐,字处叔,陈郡陈人也。世寒素。父铨,历阳令,少好学,有著述之志,每私录晋事及功臣行状,未就而卒。隐以儒素自守,不交势援,博学多闻,受父遗业,西都旧事多所谙究。 建兴中,过江,丞相军谘祭酒涿郡祖纳雅相知重。纳好博弈,每谏止之。纳曰:“聊用忘忧耳。”隐曰:“盖古人遭时,则以功达其道;不遇,则以言达其才,故否泰不穷也。当今晋未有书,天下大乱,旧事荡灭,非凡才所能立。君少长五都,游宦四方,华夷成败皆在耳目,何不述而裁之!应仲远作《风俗通》,崔子真作《政论》,蔡伯喈作《劝学篇》,史游作《急就章》,犹行于世,便为没而不朽。当其同时,人岂少哉?而了无闻,皆由无所述作也。故君子疾没世而无闻,《易》称自强不息,况国史明乎得失之迹,何必博弈而后忘忧哉”纳喟然叹曰:“非不悦子道,力不足也。”乃上疏荐隐。元帝以草创务殷,未遑史官,遂寝不报。 太兴初,典章稍备,乃召隐及郭璞俱为著作郎,令撰晋史。豫平王敦功,赐爵平陵乡侯。时著作郎虞预私撰《晋书》,而生长东南,不知中朝事,数访于隐,并借隐所著书窃写之,所闻渐广。是后更疾隐,形于言色。预既豪族,交结权贵,共为朋党,以斥隐,竟以谤免,黜归于家。贫无资用,书遂不就,乃依征西将军庾亮于武昌。亮供其纸笔,书乃得成,诣阙上之。隐虽好著述,而文辞鄙拙,芜舛不伦。其书次第可观者,皆其父所撰;文体混漫义不可解者,隐之作也。年七十余,卒于家。 隐兄瑚,字处仲。少重武节,成都王颖举兵向洛,以为冠军参军,积功,累迁游击将军,与司隶满奋、河南尹周馥等俱屯大司马门,以卫宫掖。时上官已纵暴,瑚与奋等共谋除之,反为所害。 史学贡献 《晋书》93卷,在贞观年间重修晋十六国史时作为编撰新《晋书》的辅助参阅史料。到安史之乱发生时,作为“御史”晋书编写时的主要蓝本臧荣绪所撰《晋书》已下落不明,其《晋书》93卷也散佚。

谯纵

谯纵介绍 谯纵(?~413年),巴西南充(今四川省南部县)人,十六国时期西蜀政权建立者。谯纵出身世家大族,初为东晋安西府参军。义熙元年(405年),益州刺史毛璩遣谯纵等领诸县氐兵东下征讨桓玄,士兵不愿离乡,谯纵当时在军中担任参军,个性一向和蔼谨慎,大家都很喜欢他,侯晖、阳昧逼其反叛,推举他为首领。同年,谯纵自称成都王,建立西蜀政权。义熙九年(413年),东晋刘裕派兵讨伐谯纵,谯纵兵败自杀,西蜀政权灭亡。 谯纵人物生平 谯纵早年经历 谯纵生活在东晋后期,那是一个各方势力混战的年代,谯纵从小目睹了军阀混战、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,他立志要做一番事业,救民于水火之中;他聪明好学有谋略,为人小心,重义气,乐于助困扶危。深得朋友百姓敬爱。 谯纵怀着济世安民之志投军,武艺高强,足智多谋,他不断地建功升职,一直到安西府参军(一作平西参军)。“参军”主要负责参谋军务,在军内地位很高,权责很重。 谯纵逼迫谋反 义熙元年(405年),益州刺史毛璩派谯纵和侯晖等人率领各县的氐人进兵东下。侯晖有反叛之心,借梁州人不愿意东下的心情,企图攻打平西将军、益州(今四川)刺史毛璩,与巴西人阳昧勾结谋划在五城水口,共同逼迫谯纵为盟主。谯纵害怕不肯听从,纵身投江,侯晖把他从水里救出来再请求,请求多次后,最后用兵器逼迫谯纵坐在车驾上,回军,在涪城袭击毛璩的弟弟西夷校尉毛瑾,涪城陷落,毛瑾战死,谯纵便自称梁、秦二州刺史。毛璩来到略城(今四川省盐亭县西南),听说军中发生叛乱,飞马回成都,派遣参军王琼率三千人征讨谯纵,又派弟弟毛瑗率领四千兵在王琼后边继进。谯纵派弟弟谯明子及侯晖在广汉抵御王琼,王琼打败了侯晖等,追到绵竹。谯明子设两路伏兵等待,大败王琼军,官军死亡的有十之八九。益州营户李腾打开城门迎入谯纵的军队,杀了毛璩和他的弟弟毛瑷,屠灭了他们全家。 谯纵称成都王 毛璩死后,谯纵自称成都王,建立西蜀政权,任命堂弟谯洪为益州刺史,弟弟谯明子为镇东将军、巴州刺史,率领徒众五千人屯驻白帝城。从此,蜀地局势大乱,汉中的实力也十分空虚。 义熙二年(406年)正月,益州刺史司马荣期,在白帝城进攻谯明子,将他打败。 谯纵称臣后秦 义熙三年(407年)九月,谯纵向后秦遣使称臣。 义熙四年(408年)五月,谯纵派使节前往后秦,请求作为后秦的藩属国,同时又与卢循暗中勾结。谯纵向后秦呈上奏章,请求允许桓谦前来,打算和他一起进攻刘裕。后秦皇帝姚兴于是派他桓谦前去。桓谦到了成都,虚心谦恭,招纳各地投靠的人士。谯纵对他渐渐生起猜忌之心,把他软禁成龙格,并派人看守他。 义熙五年(409年)正月,姚兴派遣使节前去册封谯纵为大都督、相国、蜀王,加授九锡,并可奉制书直接任命官员、封赏爵位,所用礼仪全部与君王一样。 义熙六年(410年)九月,谯纵派遣侍中谯良等人前往后秦,请求后秦出兵讨伐东晋。谯纵任命桓谦为荆州刺史,任命谯道福为梁州刺史,率领二万人的军队进犯东晋的荆州。姚兴派遣前将军苟林率领骑兵和他们会合。 谯纵军崩出逃 义熙九年(413年),刘裕任西阳太守朱龄石为益州刺史,宁朔将军臧喜、下邳太守刘钟、兰陵太守蒯恩等率军两万,从江陵出发征讨谯纵。开始选拔元帅时,难以找出合适的人,朱龄石资历名望较浅,刘裕不顾众人的意见提拔他,把自己部下的一半交给他。臧喜,是刘裕的妻弟,官位比他高,却又隶属于朱龄石。朱龄石进驻白帝城,谯纵派谯道福用重兵据守涪城。 朱龄石的军队进驻平模,离成都二百里,谯纵派大将军侯晖、尚书仆射谯诜屯聚平模,沿着两岸城堡接连不断,高楼重寨,官军不能攻破。朱龄石对刘钟说:“天气正炎热,贼现依险固守,进攻很难夺取,徒使我军困顿。我要养精蓄锐暂时休战,寻找机会进攻,你看怎么样?”刘钟说:“不对。此前扬言你由水路进攻,所以谯道福不敢放弃涪城,现在大军逼近,出其不意,侯晖之徒已经吓破胆了。正可以趁势攻击,一定能战胜他。攻克平模之后,可以大张旗鼓向前进攻,成都一定能夺下来。如果缓兵相持,被对方探听到虚实,涪城守军再来,恐怕抵挡不住。进不能作战,退没有资财支援,两万多人都要被蜀中小子俘虏了。”朱龄石依从了刘钟的计议。第二天,各路进攻全部取胜,斩杀侯晖等人,于是进兵。谯纵的各地守军相继瓦解,谯纵出逃,他的尚书令马耽封仓库等待官军进城。朱龄石进入成都,杀死与谯纵同族的宗亲,对其余人进行安抚,让他们恢复旧业。 谯纵自缢而死 义熙九年(413年)七月初五日,谯纵放弃成都出逃,尚书令马耽把府库封存起来,等待东晋军队。七月初九日,朱龄石进入成都,诛杀了谯纵同祖父的亲属,其余的人都安居如常,让他们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。谯纵逃出成都,先去辞别祖先陵墓,他女儿说:“逃跑也一定不能逃脱,只是取得更多的侮辱,同样是死,可以死在祖先的墓旁。”谯纵不听。谯道福听说平模失守,从涪城带兵赶来救援,谯纵前去投奔他。谯道福看见谯纵,大怒说:“大丈夫有这样伟大的功名事业,却把它丢弃了,你要回到哪里去!一个人谁能不死,怎么怕成这个样子!”于是把佩剑狠狠地向谯纵掷去,只砍中了他的马鞍。谯纵只好离去,自己上吊而死,西蜀政权灭亡。巴西人王志将他的脑袋砍下来,送给朱龄石。 谯纵为政举措 义熙元年(405年),谯纵自称成都王,建立西蜀政权。当时,蜀地局势大乱,谯纵便在境内罢兵习武,让人民休养生息,受到百姓拥戴。 谯纵人物评价房玄龄:纵少而谨慎,蜀人爱之。 司马光:纵为人和谨,蜀人爱之。 王夫之:谯纵、王建、孟知祥、明玉珍蹶然而起,熸然而灭,恃险愈甚,其亡愈速矣。 谯纵史籍记载《晋书·卷一百·列传第七十》 《资治通鉴·卷一百一十四》 《资治通鉴·卷一百一十五》 《资治通鉴·卷一百一十六》 谯纵家庭成员祖父:谯献之 弟弟:谯明子 堂弟:谯洪

诸葛尚

诸葛尚介绍 诸葛尚(244年2月-263年11月),琅琊阳都(今山东沂南)人,三国时期的人物,诸葛瞻长子,诸葛亮之孙。诸葛尚博览兵书且精通武艺,炎兴元年(公元263年)出任先锋抗拒魏国大将邓艾,与其父诸葛瞻同战死于绵竹 人物生平 诸葛尚,琅琊阳都(今山东沂南县)人,蜀汉之将,字号不详。生年延熙七年(公元244年2月),卒年炎兴元年(公元263年11月),为诸葛亮之孙,诸葛瞻的长子。     景耀六年(263年)冬,邓艾攻入蜀中带兵由江油南下时 ,诸葛瞻在绵竹与邓艾交战,身为蜀汉军先锋随父诸葛瞻迎战,曾两番冲锋陷阵,勇创敌军,曾独自奋力杀退邓忠、师纂二将,后其父中伏自刎而亡。 诸葛尚叹气说:“我父子受到国家重恩,不能早日斩杀黄皓,让国家受辱人民遭殃,才导致今天的失败,还活着干什么!”于是诸葛尚策马冲入魏军阵中战死。尚率军血战,寡不敌众而亡。     六年冬(公元263年),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,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。瞻督诸军至涪停住,前锋破,退还,住绵竹。艾遣书诱瞻曰:“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。”瞻怒,斩艾使。遂战,大败,临陈死,时年三十七。众皆离散,艾长驱至成都。瞻长子尚,与瞻俱没。   政权 蜀汉 籍贯 琅琊阳都 父亲 诸葛瞻 兄弟 诸葛京、诸葛质 相关人物 邓艾、邓忠、师纂 职业 将军 历史评价 陈世崇 :“孔明之子瞻、孙尚战死,张飞之孙遵,赵云次子广亦战死,北平王谌哭于昭烈庙,先杀妻子乃自杀,魏以蜀宫人赐将士,李昭仪不辱自杀。禅不特愧于将士,亦且愧于妇人矣。 ”   孙奇逢:“考蜀之亡也,关氏后彝一门,歼于庞贼之手。外更得八人焉,北地王谌、武侯子瞻、孙尚、张飞孙遵、赵云子广、傅彤子佥、李恢侄球,皆所谓不愧其先者也。”   罗贯中:“苍天有意绝炎刘,汉室江山至此休。诸葛子孙皆效死,成都卿相尽添愁。”   李渔:“诸葛尚以三顾问父,而父方醒司,可谓瞻有子,而亮无儿矣。”   钟敬伯:“诸葛尚少年忠义,为臣则忠,为子则孝,为孙则慈,跨父轶祖,可见孔明于地下矣。”   毛宗岗:“诸葛瞻父子受命于大事既去之后,而能以一死报社稷。君子曰:武侯于是乎不死。盖战死绵竹之心,亦秋风五丈原之心也。使当日甘心降魏以图苟全,则于‘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’之家训,不其有愧乎?故瞻、尚亡则武侯存。”   晋.陈寿《三国志》暨裴松之注〈卷35.诸葛瞻〉   元.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〈117回〉   卷28 魏书二十八 王毌丘诸葛邓锺传 (诸葛亮附诸葛瞻传内) ...(诸葛)瞻长子尚,与瞻俱没。干宝曰:瞻虽智不足以扶危,勇不足以拒敌,而能外不负国,内不改父之志,忠孝存焉。 华阳国志曰:尚叹曰:「父子荷国重恩,不早斩黄皓,以致倾败,用生何为!」乃驰赴魏军而死。 主要影响 对于诸葛亮这位中华民族偶像级别的人物,《三国演义》当中却很少提及他的家人后代,似乎他真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超人。在今天全国各地的武侯祠中,除了诸葛亮端坐大殿正中以外,在他的两侧,一般都会供奉有他的儿子诸葛瞻和孙子 诸葛尚的塑像。诸葛亮在隆中时与黄氏结婚,婚后近三十年没有自己的孩子。在此期间,诸葛亮曾经将大哥诸葛瑾的第二个儿子诸葛乔过继为子。诸葛乔在25岁时去世。他的儿子诸葛攀在蜀国担任过翊(yi)武将军。后来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一家在东吴遭到满门抄斩,诸葛攀又重新成为诸葛瑾的后人,为之传递香火。大约在诸葛亮46岁的时候,他的亲生儿子诸葛瞻出生。   史书记载,诸葛亮去世的时候,诸葛瞻才八岁。但他从小就聪慧可爱,擅长书画,记忆力很强。长大后从低级别军官做起,一直升到他父亲曾担任过的军师将军。据说蜀国朝廷里面只要有任何顺应民意的事情,虽然它并不是诸葛瞻所为,但民间都奔走相告,说这是诸葛亮的儿子做的。后来,诸葛瞻官至卫将军,一度执掌蜀国朝政。魏国大将邓艾讨伐蜀国时,诸葛瞻率领军队前去抵抗,战死在绵竹。当时他的儿子 诸葛尚年仅十七岁,同样战死沙场。诸葛瞻去世的时候,他的次子诸葛京当时还很小,不到参军打仗的年龄,所以幸存了下来。晋朝统一三国之后,诸葛京被新的朝廷迁居到中原一带,征召为官吏。诸葛京出任过关中地区眉县的县令,并把这里治理得很好。想当年,他的祖父诸葛亮多次想攻打眉县,都未能如愿。没想到历史与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,让他从未谋面的孙子成为这里的县令。   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早年投效东吴,深得孙权的器重。后来官至大将军等最高军职。他的长子诸葛恪(ke)更是青出于蓝,在吴国权倾朝野,后来死于一场政变,东吴的诸葛家族被满门抄斩。诸葛亮的堂弟诸葛诞很早就追随曹操,在魏国担任一流高官。后遭司马家族的打击,其家族也被全部杀光。如此一来,诸葛家族除了在老家山东琅琊一带的族人之外,史书上有记载的幸存者就只剩下诸葛亮的孙子诸葛京了。诸葛京在担任眉县县令之后,继续升迁,最后官至江州刺史。从此,史书上就不再有诸葛京后人的记载。   那么,诸葛亮是否有直系后代传承至今呢?目前,在山东临沂和浙江兰溪各有一批姓诸葛的人士,他们都有各自的家谱记载着与诸葛亮的渊源关系。在浙江,诸葛后人几乎遍布全省各地。但据说,他们都发源于浙江兰溪市的诸葛村。   从明代起,兰溪一带的诸葛族人主要以经营中医药业为主。据说这是秉承了“不为良相、便为良医”这一祖训。后来,他们在此行业中逐渐发展壮大。清代中后期,诸葛族人把他们的中医药店开到了浙江各地,乃至于全国各大城市,形成“兰溪药帮”这一商业帮派,盛极一时。同时也造就了诸葛村今天众多华丽精巧的民居建筑。民国以后,兰溪的中医药业逐渐衰退。目前,诸葛村基本上以旅游业为主。

人物:刘衡

姓名:刘衡 别名:字廉舫 性别:男 朝代:清代 出生地:江西南丰人 出生日期:1776 逝世日期:1841 民族族群: 主要作品: 刘衡(1776-1841),清成都知府。字廉舫,江西南丰人。嘉庆五年(1800)副榜贡生,任官学教习。后任广东四会县知县,地瘠盗炽,乃团练壮丁,诇捕盗匪,只治渠魁,余释之,众乃定。道光三年(1823),任四川垫江知县,俗轻生亦如博罗,乃先事劝谕,民化之。获盗匪初犯者,曰:“饥寒迫尔”。则给赀使自谋生,再犯不宥,匪辄感泣改行。尝谓“律意忠厚,本之为治,求达爱民之心。”然爱民必去其病民者,故恒寓宽于严。认为官民之阻隔,皆缘胥吏、役丁表里为奸。乃设长几于堂左右,命吏呈案于几,自取之,立与核办,壅蔽悉除。有诉讼,亲书谍令,命里正摄所讼之人,到即讯结;非重狱,不遣皂隶勾摄。性素严,然临讼时则需颜,俾得与诉讼者通其情。惟於豪猾则痛惩不稍贷。认为,“为治大要,以恤贫保富,正人心,端士习为主。”道光七年,擢緜州知州,宣宗召对,嘉其公勤。九年,任成都知府,后擢河南开、归、陈、许道,未几,病,诏给假调理,后卒于家。著有:《读律心得》、《蜀僚答问》、《庸吏庸言》等书。

人物:张行成

姓名:张行成 别名:字文饶,人称观物先生 性别:男 朝代:宋代 出生地:邛州临邛(今属四川)人 出生日期: 逝世日期: 民族族群: 主要作品: 张行成,生卒年月不详,南宋《易》学家。字文饶,人称观物先生。邛州临邛(今属四川)人。绍兴进士。曾向谯定学《易》。绍兴九年(1139)上《刍荛书》20篇,对军国大事颇有献替,其部分内容保存在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中。后为成都府路钤辖司干办公事,辞官乡居,杜门十年,研究《易》学。隆兴二年(1164),汪应辰帅蜀,荐其有报国之忠,又善理财。乾道二年(1166),表进其书7种:《述衍》18卷,以明伏羲、文王、孔子之《易》。《翼玄》12卷,以明扬雄之《易》。《元包数义》3卷,以明卫玠之《易》。《潜虚衍义》16卷,以明司马光之《易》,《皇极经世索隐》2卷、《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衍义》9卷,以明邵雍之《易》,《周易通变》40卷,论释敷衍从陈抟至邵雍传承的先天卦数十四图,以通诸易之变。认为各种《易》的变化,始若殊途,终归一致,后官至兵部郎中,知潼川府。其学得邵雍之传,继承其象数哲理。认为理是太虚实义,宇宙本源。理生数,数生象,变化而有万物。万物形成以后,因象以推数,因数以知理。所著七书中,《潜虚衍义》、《述衍》已佚。

人物:张读

姓名:张读 别名:字圣用 性别:男 朝代:唐代 出生地: 出生日期:834 逝世日期:881 民族族群: 主要作品: 张读(834—881)字圣用,一作圣朋,深州陆泽(今河北深县)人。张荐孙,牛僧孺外孙。大中六年登进士第。十年至十二年间,在宣歙观察使郑薰幕府任职。乾符五年十二月,以中书舍人权知礼部贡举,放六年春榜。旋任礼部侍郎。六年十月,权知尚书左丞事。广明元年黄巢陷长安,张读随僖宗奔蜀。官吏部侍郎。中和四年僖宗回銮时,写真于成都中和院。又曾兼弘文馆学士、判院事。约卒于中和或其后数年间。著有志怪小说集《宣室志》一○卷,载各类神鬼灵异、仙佛休咎故事,涉及面较广,为唐代神怪小说集大成之著。原书已逸。《太平广记》引有逸文二百馀篇。《稗海》本亦一○卷,附补遗一卷,仅一五○馀篇,已非原本。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点校本,即以《稗海》本为底本,另据《太平广记》等书补逸文五○馀则。张读又著《建中西狩录》一○卷,已逸。《旧唐书》卷一四九、《新唐书》卷一六一《张荐传》附其事迹,另参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、《郎官石柱题名考》卷六、《登科记考》卷二二、卷二三。

人物:赵蕤

姓名:赵蕤 别名:字太宾 性别:男 朝代:唐代 出生地:梓州盐亭(今四川盐亭)人 出生日期: 逝世日期: 民族族群: 主要作品: 赵蕤 (ruí)字太宾,梓州盐亭(今四川盐亭)人。唐代经学家。其生活年代在唐玄宗前后。博学多才,长于经学。淡泊名利,开元中,召之不应。一生隐居于梓州长平山,不意仕进。长于经世,夫妇俱有隐操,淡于仕进。开元中玄宗下诏召见,坚辞不应。于开元四年著成《长短经》。作者自序称凡六十三篇,合为十卷,而今本却有六十四篇,仅九卷,与自序不合,有人疑为作者笔误或传写之误。第一卷《文上》八篇;第二卷《文下》四篇;第三卷四篇,无总名;第四卷《霸纪上》一篇;第五卷《霸纪中》一篇;第六卷一篇,无总名,当作《霸纪下》;第七卷《权议》二篇;第八卷《杂记》十九篇;第九卷《兵权》二十四篇;第十卷《阴谋》,已佚。该书有正文,有注解。注文颇详,引用大量古书。注首或标以“议曰”,或不标,体例不一。其辨析事势,源于纵横家,故以“长短”为名。全书资料丰富,有极高的文献价值。引用的许多古书或已失传,或已讹夺,可借该书辑佚或校勘。 关于赵蕤的生平事迹的史料甚少,兹排比于下: 《长短经·序》自称:“梓州妻阝县长平山安昌岩草莽臣。” 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:“赵蕤,长短要术十卷。字太宾,梓州人。开元中,召之不赴。” 《北梦琐言》(五代,北宋初孙光宪撰):“赵蕤者,梓州盐亭人也。博学钤韬,长于经世,夫妇俱有节操,不应交辟,撰《长短经》十卷,王霸之道,见行于世。” 《唐诗纪事》引北宋杨天惠《彰明逸事》:“太白,隐居戴天大匡山。往来旁郡,依潼江赵征君蕤。蕤亦节士,任侠有气,善为纵横学,著书号《长短经》。太白从学岁余,去游成都。” 《蜀中广记》(明代曹学亻全撰):“赵蕤盐亭人,好学不仕,著书属文,隐于梓州长平山。” 《三台县志》(清乾隆时修纂)除引用《北梦琐言》关于赵蕤的记载外,还对赵蕤隐居处作了记载:“长平山在州北,岗垅延袤而平广,因名”,“安昌岩在北坝千佛洞之左,为赵蕤隐居之所”。录有陈谦访赵蕤故址诗:“奇士栖幽处,青山空复青,高宗来吊望,遗址并飘零,王霸天人学,纵横长短经,呼之当欲出,慨想此精灵。”“濯笔溪在县西,即今九曲河是也,相传为唐赵征君习书处。”民国初曾在安昌岩建过赵征君祠,立过碑,今已毁。赵蕤隐居处“赵岩洞”三字今尚存。《盐亭县志》(清乾隆时修纂):“赵蕤字太宾,又字云卿,号东岩子,汉儒赵宾之后。” 《四川总志》:“蕤,盐亭人,隐于妻阝县长平山安昌岩,博考六经诸家异同,著《长短经》,又注《关朗易传》。明皇屡征不起。李白尝造庐以请。”清同治年间盐亭县令郭尔建撰:《东关书院记》云:“金鸡场诸君子……合资修建书院,其址即唐贤赵蕤别业也。”在盐亭金鸡场嫘祖山嫘祖宫有赵蕤撰写的《嫘祖圣地碑》,其中说:“学优则仕,于我如浮云,高卧长平,抚琴弄鹤,漱石枕流,乐在其中矣!”碑文后有“赵蕤谨题,大唐开元二◆◆年二月。”(原碑已毁,碑文引自《嫘祖研究》)